“哇!这个穆桂英皮影比我还高!”走进陕西西安易俗街区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,对着眼前3米高的巨型皮影,记者不禁发出惊叹。
这件名为《巾帼英雄:穆桂英》的皮影是由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、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为2023年中亚峰会特别打造的作品。“普通皮影人物一般只有30厘米高,这件高达3米的皮影人物,光是制作,就耗费了整整半年时间。”汪海燕介绍。
端盛康优配
作为中国最古老的“光影艺术”,皮影戏俗称“灯影子”,自西汉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,被誉为“世界最早的电影”。其中,陕西华县皮影以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在全国独树一帜,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,2011年又随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作为华县皮影的杰出代表,汪氏皮影历经五代传承,始终守护着传统技艺的根与魂。
“制作一个完整的皮影需要经历选皮、制皮、画稿、过稿、镂刻、上色、熨平发汗、辍订等二十四道工序,每一步都马虎不得。”汪海燕介绍,单是镂刻,通常都需要至少12把不同刀具配合,多的甚至要用30把以上。
端盛康优配
“‘推皮走刀’是我们汪氏皮影制作中最为独特且精妙的技艺。”只见汪海燕右手持刀固定,左手轻轻转动透亮的秦川牛皮,刀锋游走间,精美的雪花纹便在皮面上渐次绽放。
“每一个皮影人物都要经过约3000刀的精雕细琢,从人物造型结构到各个部件的制作,都极为复杂。”汪海燕讲到,一个完整的皮影人物,通常分为头、身、臂、臀、腿等多个部件,各部件单独刻好后,经染色、熨平后再用线将其组接起来,才能形成我们平日看到的栩栩如生的完整身段。
如今,汪氏皮影大胆破圈,让古老艺术与时代共振。“一口述说千古事,双手对舞百万兵”,在《无界·长安》“影人”篇中,电音与老腔碰撞,真人与皮影共舞,通过特效和舞台变化,使真实与虚幻交织,让观众在虚实之间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2016年,汪海燕首次将皮影与动漫结合,为“狐妖小红娘”设计的皮影形象收获年轻群体热捧;2017年,她受邀为奢侈品牌爱马仕设计橱窗,让这门东方技艺成功叩开国际市场大门。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以短视频为载体,接连创作出迈克尔·杰克逊的“太空步”“白骨精”跳科目三、黄飞鸿大战植物僵尸等创意作品,以年轻人的视角玩转非遗,让传统皮影在数字时代迸发青春活力。
一方素幕映百态,千年光影照古今。从汉宫秋月的古朴韵味到奢侈品橱窗的时尚表达,从乡野戏台的民俗演绎到电竞舞台的活力诠释,汪氏皮影正以守正创新之姿,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,让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熠熠生辉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洁 张哲浩 通讯员 杨媛)端盛康优配
胜亿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